開欄話
“家風家訓”是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乃至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為此,衡水市文明辦、衡水市婦聯、衡水日報社聯合開辦“我的家風故事”專欄,號召廣大市民從家庭做起,堅定文化自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文明創建向基層延伸,助力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在全市掀起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和新時代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的新高潮,也希望廣大讀者踴躍投稿。投稿方式:23783909@qq.com
家風良好自成規
衡水市區 李守訓
岳父母家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規家訓,但愛幼孝老、有志尚學的良好家風代代相傳,自成規訓,四世同堂,家庭和諧。
岳父母都是教師。岳父張振卿早年畢業于泊頭師范學校,分配到滄州鹽山縣中學任數學老師,岳母鄭秀坤是山東省慶云縣人,在鹽山縣任小學教師。1969年響應上級教師回本地教學的號召,二老回到岳父原籍安平縣,分別在南王莊鄉、縣城關中學任教。
無論是在鹽山還是回到安平,岳父母都兢兢業業教學,踏踏實實工作,對每個學生的作業都一絲不茍認真批改,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特別是回到原籍后,為完成學校教學任務,常常把年幼的四個孩子放在家里,大的看護照料小的。當時的工資微薄,一家六口生活自然不很富裕,好在有鄉里、學校及親戚鄉鄰接濟。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二老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和滿腔熱忱的工作態度為子女樹立了永久的榜樣。后來條件逐步好轉,不管是環境困難艱苦還是優越舒心,岳父岳母既為人師表,桃李滿天下,同時又言傳身教,悉心畢力教養自己的二女二男以及孫輩們。
安平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岳父的老家安平縣南王莊鄉張劉鄉村的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誓死抵抗侵略,用生命保護黨的干部,日軍因此制造了張劉鄉慘案,在村里設置了三個殺人現場,全村有十幾口人被燒死、刺死或投井淹死,岳父的家人也在其中。岳母的家庭雖然比較殷實,但家里老人是開明紳士,全部變賣了家產,支持抗日,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常有黨和八路軍的領導干部住在家中,老人還把岳母送進學堂學習知識并考上了師范學校。岳父母經常把這些往事說給晚輩們聽,情之綦綦、言之諄諄,教育引導他們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心懷報黨之情、愛國之心,勤勉學習,敬業守規,清白干凈,誠信助人,知足為樂,不入流俗。
妻子姐弟四人不負老人期望,好學上進,1977年恢復高考以后,陸續考上大中專學校,參加工作。內姐張興華是一名廠醫,妻子張興旻和小內弟張東峰都是公務員,大內弟張東興任教于中國農業大學。妻子姐弟四人愛崗敬業,擔當作為,在各自的領域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奉獻了自己的才智。
岳父母退休后的主要任務是為子女照看孩子,子女樂意將孩子交與他們,岳父母也責無旁貸,把自己對隔輩的寵愛、所有的知識、一生的教學經驗,全都傾注用在了孫輩身上。我當年在部隊服役,妻子生產后,便帶著女兒回到娘家,歇完產假回單位上班,自然把女兒交由岳父母照看。岳父母把外孫女從襁褓之中一直看到上幼兒園,從照顧生活到啟蒙教育,從惹斗樂笑到牙牙學語、看圖識字、認數算題、背詩講故事,付出的心血艱辛可以想象。自己從部隊來到岳父母家,每每看到女兒見識長進不小,自然滿心喜歡。后來女兒從衡水中學畢業考上北京師范大學,還被保送完成了研究生學業,應該與幼時受到的良好啟蒙教育不無關系。岳父母先后為妻子姐弟四人看大了五個孩子,五個孫輩都考上重點大學,兩個讀完了研究生課程,他們學有所成,參加了工作,有的成了大學老師,有的成了央企主管,有的從事專業動漫繪畫創作,并陸續成家立業后,現已育有五個曾孫輩。
不但兒女們不忘老人的養育之恩,入贅的女婿、進門的媳婦、已成家立業的孫輩們也耳濡目染,繼承了愛幼孝老、有志尚學的良好家風,竭智盡力撫育下一代,對老人也是關懷備至。平時,在安平工作的兒女媳婿精心服侍老人,極盡孝道。每次岳父岳母生病,內姐姐夫和小內弟弟媳跑前跑后,聯系醫院,陪護喂食,無微不至。特別是內弟媳張軍暖對老人的孝順,在安平地稅局家屬院有口皆碑,就連妻子的姥姥在世時,她也是端水喂藥,盡心服侍。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媳婿平時盡力資財相助,通過書信通訊感情相牽。大內弟張東興教學、科研任務繁忙,經常出差,奔波于國內外教學、科研的會議、基地。內弟媳羅利民祖籍是湖北省,主要精力用在照應丈夫、兒子上,雖身在北京不能伺候老人身旁,但她認真研究學習掌握北方人生活習性,對老人的生活、飲食用品都記在心上,及時買好寄回。不光兒女孝敬父母,晚輩孝敬尊重長輩,就是姐妹兄弟之間也是恭和謙讓、相互扶持,妻生病住院,內姐姐夫和內弟弟媳都趕來照顧,精心護理,經濟資助。每逢過年過節、放假休息、老人生日,在外地的兒孫們紛紛牽兒攜女,從東南西北回到安平老家探望老人,帶回各地土特名優產品,吃的用的玩的擺滿了屋子,一家四代聚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當年,岳父母在盡心教養兒女細心呵護孫輩的同時,還不時接濟、精心服侍妻子的姥姥活到93歲。今年岳父走完了87歲的人生旅程,彌留之際,還詢問我的工作忙嗎?身體可好?著實令我感動。岳母今年88歲身體尚可,每天觀看北京電視臺養生節目并做筆記,看好一部電視連續劇后每晚集集必看,平時還能讀書看報,常常談論國家大事,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時常與兒女孫輩下下跳棋、打打撲克,哄逗哄逗曾孫們,思念襲來,就用手機與在他鄉的兒女、孫輩、曾孫輩視頻聊天,老有所樂,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