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熱心助人的一家人,他們將助人為樂作為人生信仰,做好事已經成為他們一家的一種習慣。他們就是衡水市級文明家庭棗強縣張新蘭家庭。
張新蘭一家人住在棗強縣張秀屯鎮張秀屯村。張新蘭是村里的黨支部副書記兼婦聯主席,丈夫郭紹輝經營一家油坊,女兒郭曉涵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兒子郭盈軒是一名中學生。一家人相親相愛、和睦美滿,尤其是助人為樂的好家風,廣受鄉鄰好評。
作為村里的黨支部副書記,張新蘭的電話24小時開機,時不時就有村民找她幫忙。有一次,一位留守老人需要到醫院就診,可不會用智能手機,也不知道就診卡怎么辦理,張新蘭跟著跑前跑后,掛號、繳費、拿藥,就像照顧自家老人一樣。去年冬天,油坊里一名顧客說著話突然就倒在地上,張新蘭趕緊讓丈夫背上顧客,送到附近的鎮醫院就診。原來這名顧客突發腦血栓,多虧夫妻倆送醫及時,治療后沒有留下后遺癥。疫情防控期間,張新蘭一家第一時間報名當志愿者,在村口站崗,為村民挨家挨戶送菜送糧……這樣的事太多太多,“有事就找新蘭”已經成了張秀屯村村民遇見難題時的第一想法。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熱心助人的張新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教育著孩子們。女兒郭曉涵從小一直關注著一個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女孩兒。郭曉涵和這個女孩兒是小學同學,從上小學起她就一直照顧這個同學,教她寫字,教她生活常識。直到現在,郭曉涵只要有空就會去同學家看望,為同學送去好吃的,陪其聊天。熱心公益的郭曉涵,有時候還會在家人的陪同下去殘疾人托養機構,給那里的殘疾人包餃子、包粽子,給予他們關愛和陪伴。
郭曉涵和父親郭紹輝還有一次見義勇為的經歷。2016年12月31日,天降大霧。當日,郭紹輝駕車載著還在上高中的郭曉涵,行至張秀屯鎮張莊橋附近時,隱約聽到微弱的呼救聲。他們趕緊回去找,發現有輛車翻到橋下,車上有一家6口。父女倆毫不猶豫展開救援。他們先將車上兩名幼童,一名孕婦及一名家人救出。車前方兩人因車輛變形卡住腿腳,只能等待消防救援。郭紹輝驅車將傷勢較重的孩子、孕婦等4人送到縣醫院,使他們得到了及時救治。事后傷者家屬帶著錦旗,專程來到郭曉涵就讀的棗強中學對其和父親表示感謝。郭紹輝與郭曉涵的事跡被廣泛報道,河北省政府授予他們“河北省見義勇為英雄”稱號,郭曉涵也先后獲得“河北好人”“衡水市見義勇為模范”等榮譽稱號。
張新蘭一家,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廣受鄉親贊譽。他們一家在2019年被評為衡水市級“文明家庭”。
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